搜题集 >中学 >初中 >试题详情
问题详情

飞机失事后为了分析事故的原因,必须寻找黑匣子,而黑匣子在30天内能以37.5KHz的频率自动发出信号,人们就利用探测仪查找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来确定黑匣子的位置.那么你能知道黑匣子发出的电磁波波长吗?

相关专题: 黑匣子   电磁波   探测仪  

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收藏该题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阅读说明文《黑匣子》,完成后面的题。(12分)

黑匣子

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很多天了,各国救援船只现在都在客机可能坠落的海域进行搜索,但马航波音777客机仍杳无音讯。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再次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实在太落伍。业者建议,黑匣子的数据,应该实时传回地面,这样无需在出现事故之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寻找。

所谓黑匣子,就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的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件,都使得事故调查员们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地找到记录仪,特别是当飞机坠落在水上时。为了承受飞机坠毁时的猛烈撞击和高温烈焰,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耐热防冲击保护材料。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大多数的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有两种。一是称为飞机数据记录器的黑匣子,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如飞行的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的偏度、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等,共有30多种数据,并可累计记录25小时。起飞前,只要打开黑匣子的开关,飞行时上述的种种数据都将收入黑匣子内。一旦出现空难,整个事故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就能从黑匣子中找到,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另一种称为飞行员语言记录器的黑匣子,就像录音机一样,它通过安放在驾驶舱及座舱内的扬声器,录下飞行员与飞行员之间以及座舱内乘客、劫机者与空中小姐的讲话声,它记录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录完后,会自动倒带从头录起,若发生空难,之前的两个小时会被完整保留,并持续发出讯号,直到断电为止。

小题1:选文开头由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给“黑匣子”下一个定义。(2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黑匣子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

小题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

小题5:时至今日,历时两个月的搜索,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黑匣子仍未找到,从中可以暴露出现在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的黑匣子存在着一些弊端,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些黑匣子在使用上还存在什么问题?(3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每当飞机发生空难,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①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②可以记录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等多种数据③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的谈话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④“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⑤一种是数据记录系统⑥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失事的原因A:⑥④①③⑤②
B:④⑤②①③⑥
C:⑥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③⑤②⑥
在民航飞机上都要安装“黑匣子”。其原因是( )。

A.利用其反劫机

B.一旦飞机失事,可利用“黑匣子”记录的资料来调查事故的原因

C.“黑匣子”有利于飞机在飞行当中保持平稳

D.“黑匣子”有飞机紧急着陆时,可保持旅客的安全

下列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可见光是电磁波

D.超声波是电磁波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具有极强的抗火、耐压、耐冲击、耐浸泡、抗磁干扰等能力,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下列属于黑匣子的有(  )。
A、机舱视频监控器B、飞行数据记录仪C、机舱话音记录器D、机舱红外传感器
联系客服 会员中心
TOP